种子信息
[电路仿真][NI Multisim14.0][14.0][中文][Rar][破解版]
[ 不计下载量 ]
选择操作: |
种子下载 | 加入收藏 | 分享到细语 |
文件名: |
ZiJingBT.NI_Circuit_Design_Suite_14_0_教育版汉化破解.rar.torrent |
种子名称: |
NI_Circuit_Design_Suite_14_0_教育版汉化破解.rar |
信息: |
大小:
682.98 MB | 文件数:
1 | Info Hash:
ecf424e0d39e72847e44ca56284815d518c51298 |
类别: |
软件 | 由 IRLANY (广大站友) 上传于 2017-05-11 18:05:11 |
活跃度: |
做种(4)/下载(0) | 完成下载 (324) (最近一次活动时间 2020-11-24 10:24:25 / 种子活动时间 2020-11-24 10:24:25) |
上传字幕: |
|
便笺: |
|
内容简介: |
Multisim14汉化破解版是目前功能强大的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该软件界面简洁,使用方便。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Multisim拥有有很多自身独特的特色,如所见即所得的设计环境、互动式的仿真界面、动态显示元件、具有3D效果的仿真电路、虚拟仪表、分析功能与图形显示窗口等等。它是电路教学解决方案的重要基础,用户不仅可通过设计、原型开发、电子电路测试等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的技能。还可在工程中使用Multisim设计方法可减少原型迭代次数并帮助用户在设计过程中更及时地优化印刷电路板(PCB)设计。
Multisim14.0进一步增强了强大的仿真技术,可帮助教学、科研和设计人员分析模拟、数字和电力电子电力。新增的功能包括全新的参数分析、与新嵌入式硬件的集成以及通过用户可定义的模板简化设计,而且Multisim标准服务项目(SSP)客户还可参加在线自学培训课程。
安装破解过程请参阅本站12.0版本
Multisim14.0新特性
1、主动分析模式
全新的主动分析模式可让您更快速获得仿真结果和运行分析。
2、电压、电流和功率探针
通过全新的电压、电路、功率和数字探针可视化交互仿真结果。
3、了解基于Digilent FPGA板卡支持的数字逻辑
使用Multisim探索原始VHDL格式的逻辑数字原理图,以便在各种FPGA数字教学平台上运行。
4、基于Multisim和MPLAB的微控制器教学
全新的MPLAB教学应用程序集成了Multisim 14,可用于实现微控制器和外设仿真。
5、借助Ultiboard完成高年级设计项目
Ultiboard学生版新增了Gerber和PCB制造文件导出函数,以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项目。
6、用于iPad的Multisim Touch
借助全新的iPad版Multisim,随时随地进行电路仿真。
7、来自领先制造商的6000多种新组件
借助领先半导体制造商的新版和升级版仿真模型,扩展模拟和混合模式应用。
9、先进的电源设计
借助来自NXP和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开发的全新MOSFET和IGBT,搭建先进的电源电路。
10、基于Multisim和MPLAB的微控制器设计
借助Multisim与MPLAB之间的新协同仿真功能,使用数字逻辑搭建完整的模拟电路系统和微控制器。
Multisim教学版和专业版区别
Multisim教学版专为电路和电子技术相关内容的教学而开发,可实现学生在理论、仿真、实验室实验之间的无缝 移动。 无论应用于哪个领域,Multisim提供的强大环境都具有以下优势:
1、将电路理论和方程图形化/可视化并进行直观的互动。
2、通过SPICE仿真深入理解特定课程的概念。
3、与NI硬件教学平台无缝集成,轻松过渡到实验室。
4、帮助学生在同一环境下更快完成设计项目。
Multisim专业版包含SPICE仿真和原型设计工具,用于设计具有高可靠性的的电路。 Multisim还优化了可用性, 确保各领域专家和研究人员可通过以下功能快速设计PCB:
1、精确选择部件,更及时改善设计。
2、通过仿真直观分析和视觉化设计。
3、借助NI Ultiboard原型设计环境实现快速布局和布线。
4、简化NI硬件附件的设计。
5、使用NI LabVIEW集成原型验证方法。
|
感谢者: |
葛荣存, DuncanTseng, xiaomeng, zhurengui, hys7458, life56ze, heart-cc, 于钉, 大忍崛起, 风之子, 阮浩鑫, Hsinchu, 电子源源, 瞬身止水, 月清yueqing, echosrx, 冰墨魂, 风卷残云, 石广钊, CheshireCat, 131010033, 张扬, 许黎之
|
|
发表评论